top of page

廿五年來,我們也沒分開過…(2011年1月-DIY創作書稿)

  • 作家相片: Erica Ka 艾力家
    Erica Ka 艾力家
  • 2016年10月19日
  • 讀畢需時 9 分鐘

廿五年來,

我們也沒分開過…

- 艾力阿家

(寫於2011年1月9日. 10時56分. 寒冬)

祝妳幸福,

廿五年來我們也沒分開過…

-----------------------

希望透過今天,

用一支筆、一份書、不一樣的心情,

與父母、弟妹一起分享與祖母

廿多年來難忘而有趣的小故事。

一.

童年印象

i.

幼稚園的第一天

ii.

爬樓梯

iii.

祖母炸大腸

iv.

四尺大睡床

二.

祖母日誌

i.

祖母在香港

ii.

祖母回四十載(1941-1981)

iii.

祖母與我家兄弟姐妹

三.

伴我成長

i.

幼稚園的意外

ii.

小弟弟出生了

iii.

小妹妹也出生了

四.

妳最近好嗎?

i.

祖母離家了

ii.

祖母掛念我們

iii.

祖母忘了時間日子

iv.

後記

寫在祖母生病時

一.

童年印象

很多人會問:你最早的童年記憶是幾歲?我可以肯定地答:在我的幼稚園的回憶比小學的還要深刻,我最小時候的回憶是兩三歲。沒錯,或許因我的童年記憶中總是與祖母在一起,每天手牽手地去上學、買菜、去遊樂場,我的童年回憶,也離不開與祖母一起。

要來說說祖母的故事,也離不開由我的童年印象開始。回憶,總是讓人幻想到一幕幕竭黃色的畫面,背景是我小時間住的小木屋,主角有我和弟弟,還有每天主理我們起居飲食的祖母。在回憶中,祖母的顏色並不是竭黃色,而是在畫面中最立體的「巨人」,當我們牽著她的大手往上望時,還記得她是個子高大、相貌充滿正義感的威嚴。

i.

幼稚園的第一天

在我未足三歲那年的九月,正是我和所有小朋友一起第一次到幼稚園上學的一個早晨。我對第一天到木屋區幼稚園「上學」的情景印象還很深刻。最肯定的是,當祖母把我交給老師,再由老師把我帶到課室中與其他小朋友一起等候時,我沒有哭。

我在課室中,第一次看到班中很多有那麼多同齡的小朋友坐在一起而感到興奮。但我看見他們一個又一個的哭了,我當時還不明白他們為何要哭,我不明白他們想要甚麼。第一天上學,老師對我說的一點印象也沒有,只記得在放學時,祖母已在學校門外等著我了。

ii.

爬樓梯

在我一歲多的時候,有一段與祖母及弟弟一起去買菜的回憶。那時祖母背起數個月大的弟弟,一手挽著一籃子滿滿的新鮮餸菜,另一手用手拉著一級一級地上樓梯。

我還記得那時的樓梯有個半個人兒的高,我們每天去買菜時也會經過這條如爬山一樣的「石級路」。為免祖母要照顧一個滿滿菜籃和弟弟,我嘗試加用我的兩手協助小腳向去爬,兩小腳很快就上到半個人兒高的樓梯了。

iii.

祖母炸大腸

在幼稚園的時期我家還住在木屋小平房,我和弟弟的學校離家不遠,那條路已經完全忘記了,但小時候我們已知道有回家的一條小捷徑。記得有一次祖母煮了橙橙紅紅的豬大腸給我們吃,我們大讚好吃;第二天在幼稚園放學時,我們等了很久還沒見到祖母,便告訴老師:我們今天是自行回家的!老師很快便把我們安排放學,我與弟弟就試走我們記下來的一條回家捷徑。沒錯,我們走對了!回到家門前,我們大叫:阿嫲,開門!

原來祖母忙著在家中為我們煮美味的大腸,竟連接放學的時間也錯過了。

iv.

四尺大睡床

說起祖母的睡床,是我們小時候冬暖夏涼地耍樂之好地方。當我出生以後,我家沒有位置再添置嬰兒床,嬰孩弟妹出生後也會跟祖母一起睡。祖母擁有一張四尺闊的大睡床,因我們家很小,她的大睡床總是放在客廳,與我們最愛的電視機貼近。幼稚園時我們會拿小木欖坐床邊,以床為我們的小枱,做完功課便可以立即跟祖母一起午睡,或懶洋洋在床上看電視。幼稚園時我們教祖母一起看叮噹、看IQ博士、430穿梭機,小學時代,我們已搬家了,但我們仍與祖母坐在一起看我們推介的電視節目,看了那麼多年,祖母也說她最討厭是看「IQ」,即卡通影片。

二.

祖母日誌

i.

祖母在香港

話說回來十九世紀,我的祖母名字為李金,在1920年5月於香港出生,她是土生土長的香港土瓜灣人,家中有父母、兩個哥哥及一個妹妹,她與兄妹每位相距四年。祖母在香港並沒有機會接受學校教育,小時候在家照顧妹妹,在十二三歲開始在當年在現今彩虹附近的石礦場工地做「揼[1]石仔」的童工,十四五歲時開始跟當年香港的沙石工廠學當「泥工跟班」。當祖母的妹妹長大後,也有一起到石礦場工地工作。當年因經濟不好,她的妹妹很快便嫁了給石礦場的老闆做小老婆。

ii.

祖母回鄉四十載(1941-1981)

祖母雖然只是一位平凡女子,在廿一歲青春少女之年正是日軍於1941年12月向香港展開攻擊,並於十天後成功登陸香港,當年港督楊慕琦也在同年聖誕節向日本投降,讓香港進入三年零八個月的日治淪陷歲月。

祖母原籍廣東省惠陽縣人,在日本侵華期間與家人一口氣步行了七天回廣東的家鄉松柏朗村,與她一行回鄉的還包括哥哥的女兒,最後小女孩也因不夠食物而在路上饑死,祖母與她的父母與哥哥們只好繼續趕路。

回到家鄉,原來在城市生活的祖母及她哥哥,第一次過農耕生活。

其後,祖母很快就家鄉媒人的安排,盲婚啞嫁至惠陽三百多人口的──山下村。在日軍侵華至國共內戰期間,山下村算是一個有田有地,可供自由農耕的好地方。村民當時可以用油鹽糖醋等以物易物,自給自足地生活。祖母生活總算安定,她收養一個女兒,在山下村成長。而祖母的兩個哥哥先後於1945年代的香港第一次移民潮[i][2]回港,的黃埔船塢工作。

在山下村的祖母家,當年曾擁有六間屋及十幾畝地,祖母於1951年曾懷胎來香港探望哥哥,她因為不捨得家鄉的田地而沒有留下在香港生活。期後回鄉誕下我的父親,也踫巧是中國政府開始推行「土地改革」[3],把所有田一次過收歸共產黨有,重新分配,結束中國數千年的封建土地制度,對於當年祖母家卻是一場惡夢。

iii.

祖母與我家兄弟姐妹

在中國農村的生活雖然安定,但相比當年的經濟,大家也希望可以回香港找工作及賺錢。爸爸也不例外,他於1970年代[4]的第四五次移民潮定居香港。爸爸在1980年代在香港結婚,我的祖母也在同年由哥哥申請來香港定居。我家有四兄弟姐妹,我的排行最大,之後有兩個相距一年及五年的弟弟,妹妹為家中年紀最小。在父母親日夜辛勤工作來養活我的大家庭,家中一切的管理家務、中午晚三餐、以及監護人的角色,也由祖母一手掌管。

同樣,祖母也是家中惟一一位會狠狠地打我們與罵我們的長輩。小時候我總是對她罵感到很不服氣,長大後,我們的感情反而是最好的。

三.

伴我成長

i.

幼稚園的意外

雖說是幼稚園,我小時候也當真大膽,老師總是覺得我是壞孩子,頻頻在祖母接我放學時投訴我的不是。每當老師準備要向我「開火」時,我只可以保持站在祖母如巨人大的身後,拖著祖母的大手,讓她為我作主。有一次我不小心把鉛筆刺入了手掌中,鉛筆芯遺留了在手心中,老師還大力把我的小手拉出來向祖母投訴我多麼的頑皮,當時我很害怕這幼稚園的老師,這也可能造成我長大後也很「怕老師」之因。

ii.

小弟弟出生了

比我年幼五年的小弟弟是我們準備搬家的那年出生,可能是因當年我已五歲了,小弟弟年幼的樣子,祖母如何抱起他,照顧他的印象更深。當小弟弟三個月大的時間,我們家說搬到現在的藍田新屋了,那時是我們第一次住24樓的高樓大廈。小弟弟的幼年隨了跟著祖母一起早上去買菜外,還與祖母一起適應全新的社區生活。

祖母起初很害怕乘升降機,因為她最怕升降機出意外時被困。祖母第一次與我家一起去海洋公園時,也堅持不去乘登山纜車,她說:小弟弟與我乘升降機也會害怕,怎可以去乘那麼危險的纜車呢?

iii.

小妹妹也出生了

妹妹出生的那年,我已經就讀小學三年級了,當年我的個子已比兩個弟弟高一個頭兒有多,他們也不敢在我或祖母前欺負最小的妹妹。妹妹是家中最年幼,也算是最深得祖母的疼愛。

當我與弟弟都上學去的時候,妹妹同樣經歷與祖母每天清早一同起床、一起去買菜的時光,後期祖母開始帶小妹妹一起到我家樓下的茶樓吃早餐點心,小妹妹有口福了。祖母曾與我們分享,小妹妹參與幼稚園面試時,懂得向老師說她每天會跟祖母上茶樓吃點心,剛到三歲的小妹妹,懂得一本正經地跟老師說最愛吃的點心是燒賣與雞扎等,讓祖母開心得不得了!

四.

祖母最近好嗎?

i.

祖母離家了

因一次在家不小心的跌倒,祖母的腰骨一直也痛得不能自行起床。祖母在2007年尾時已經踏入了人生的77歲,自我出生以來,祖母就當了我們大家庭的大管家,照顧起一家七口子的起居飲食。祖母受傷了,我們也當學習如何愛護她,不可以讓她再因身體而感到傷痛。還記得在2007年12月祖母每晚陪著我與弟弟製作第一本參展YMCA的手作書,當我們每晚工作至二時、三時的,她每次扎醒來,就勸我和小弟弟:今晚凍了,快點去睡吧。

當我們的60本書造過後,祖母的腰骨也開始變差了,在12月尾時更多次需入院留醫。2008年的農曆新年,祖母也在醫院渡過,新年過後的一個決定,就是祖母需搬到老人院的一個新開始。一去可以再回來住嗎?

ii.

祖母掛念我們

祖母曾牽著我的小手走過不少路,她花了畢生之晚年伴我們四兄弟姐妹健康成長,不分寒暑每天喚我們起床上班、上學。祖母生病了,一下子要暫別住了廿五年的家,她可習慣嗎?九十歲的祖母才來學習老人院的過的「群體生活」。每當她惦念我們各個孫兒女時,只好清晨五時撕下當天日曆紙等待。祖母雖然沒有入過學校讀書,她對數目字及銀碼也十分精靈。

每次也在撕下日曆時見到是紅色的,她就會問我們今天是甚麼假期嗎?

每次我在中午打電話給祖母時,她總是說:如果你繁忙工作的話,就不用來探我了。

但每次我去見到祖母時,祖母總是很清楚及準確地告訴我:你已經有六天沒有來探我,還以為你去玩而忘了阿嫲。我總是感到祖母叫我不需去探她時,只是不想我擔心,其實她的說話一直是口不對心的。因為她每天起來就起起我們,她每天最惦念的人只有我們。直至有一天…

iii.

祖母忘了時間日子

在最近,應該說是不足夠一年之前的2009年2月,祖母仍在為我而生氣,因為她開始有一點幻覺,說她看到老人院有一些人對我們家人不利,她又生氣為何我每次探望她也那麼晚,她擔心七八時回家,外面的世界會很危險。

總是因為我們讓祖母想得太多,祖母對我們家人的緊張與焦慮太多了,她開始失眠。在2009年1月的一個晚上,她自行去廁所洗臉時不小心跌倒在地,她還跟老人院職員說自己沒事。當我在下班時打電話給祖母時,已感到她有點詞不達意,更感到她的耳朵像聽不清楚我在電話中的話了。

就因為一次意外,老人家再次跌倒了,祖母在住院期間更開始接受其他精神科的藥物治療。祖母生病後,原本在老人院可以自由活動,因以防再跌倒的理由,祖母開始要穿上「安全衣」而失去了自由的活動機會。

祖母開始要服用精神科藥物控制腦退化症,每次我去探祖母時,她的日曆上的日期就標示了我上次到訪的日子,因為祖母已沒有能力自行起床把每天的日曆紙撕下來…

每次我再到訪她時,當我看到她的日曆,就自動提醒了我,我已有六天沒來探望祖母了,心中只有戚戚然。

祖母再不懂和我計算我有多天沒有來探望她,我要更自覺地抽時間陪伴她,享受能共處的每一天。

因為,我們一起在家廿五年來,

一直也沒有分開過…

[1]用鎚子把石塊鎚開至碎石。

[2]第一次移民潮發生在一九四九年至五十年代初,正值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之際,當時在戰時回中國避難的港人都紛紛從國內返港,加上四八至四九年間,中國爆發內戰,大批內地居民湧入香港,造成人口大幅上升

[3] 五十年代初土地改革將地主階級的土地沒收後分配給無地少地的農民,目的是將封建半封建的土地所有制改變為農民的土地所有制,解放被封建生產關係束縛的農業生產力。

[4] 七十年代至八十年代初,中國大陸入境人數激增。七十年代香港經濟起飛,國民生產總值增長迅速,香港和中國的生活水平也有一定的分別,遂吸引了不少中國居民來港,在一九七八年更上升至每天310 人。

後記

寫在祖母生病時

祖母在2012年5月與世長辭

 
 
 

Comments


Featured Posts
Recent Posts
Archive
Search By Tags
Follow Us
  • Facebook Basic Square
  • Twitter Basic Square
  • Google+ Basic Square
  • Instagram的 - 黑圈
  • facebook-square
  • Blogger Social Icon
  • RSS Social Icon

Copyright©  Erica Arte Lam @Little Cottage 2023.  member of HKPCA.

bottom of page